zhuanli/16/202223476911.html by HTTrack Website Copier/3.x [XR&CO'2014], Mon, 24 Jul 2023 09:12:55 GMT --> 一种可升降的分区蒸汽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可升降的分区蒸汽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75720发布日期:2023-07-24 04:11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升降的分区蒸汽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分区蒸汽加湿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升降的分区蒸汽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2.纸张在生产时需要通过压光机进行压光塑化,为了避免纸张塑化时出现爆裂现象需增设加湿装置,从而改善成纸的横幅水分分布。
3.当前分区蒸汽加湿装置在造纸行业的使用率在逐步提高,但现有分区蒸汽加湿装置在使用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现有分区蒸汽加湿装置大多无法调节其放置高度,从而无法满足不同高度的使用需求,使用效果较差。
4.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提出一种可升降的分区蒸汽加湿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分区蒸汽加湿装置无法满足不同高度的使用需求、使用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升降的分区蒸汽加湿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升降的分区蒸汽加湿装置,包括车架,车架的一侧上端固定插接有横杆,且横杆的两端均固定套接有防滑套,车架的底端滑动安装有移送机构,且车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远离移送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分区蒸汽加湿装置;
7.升降机构包括多级电动推杆与第一u型座,多级电动推杆固定安装在车架的内侧底端,且多级电动推杆输出端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推板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座,且第一滑座与车架滑动连接,车架上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定座,且第一定座上固定插接有第一滑杆,第一滑座滑动套设在第一滑杆上,第一滑座的内侧转动安装有第一转板,且第一转板的末端转动套接有第二u型座,两个第二u型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板,且分区蒸汽加湿装置与横板固定连接,第一u型座与车架固定连接,且第一u型座呈对称分布,第一u型座的内侧转动安装有第二转板,且第二转板与第一转板转动连接,第一转板与第二转板上转动插接有转杆,第二转板远离第一u型座的一端转动套接有第二滑座,且第二滑座与横板滑动连接,横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对称分布的第二定座,且第二定座上固定插设有第二滑杆,第二滑座滑动套设在第二滑杆上。
8.优选地,移送机构包括丝杆,车架上开设有螺孔,且丝杆螺纹插设在螺孔内,丝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轮,车架靠近丝杆的一侧贯穿开设有穿槽,且穿槽与转轮配合使用,且丝杆的底端转动套接有t型板,t型板与车架滑动连接,t型板远离丝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导杆,车架上贯穿开设有对称分布的导孔,且导杆滑动插设在导孔内,且车架的底端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0.1、通过升降机构的设置使用,能够将分区蒸汽加湿装置便捷快速的移至合适高度
进行使用,从而有效提高了分区蒸汽加湿装置的实用性以及使用效果;
11.2、通过车架与移送机构的配合使用,为分区蒸汽加湿装置的便捷移位提供了便利,无需使用者手动搬移。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移送机构安装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7.图中:1、车架;11、螺孔;12、导孔;13、穿槽;14、横杆;15、防滑套;2、移送机构;21、丝杆;22、转轮;23、t型板;24、万向轮;25、导杆;3、升降机构;31、多级电动推杆;32、第一u型座;33、推板;34、第一滑座;35、第一转板;36、第二u型座;37、横板;38、第二转板;39、第二滑座;310、第一定座;311、第一滑杆;312、第二定座;313、第二滑杆;314、转杆;4、分区蒸汽加湿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升降的分区蒸汽加湿装置,包括车架1,车架1的一侧上端固定插接有横杆14,且横杆14的两端均固定套接有防滑套15,通过防滑套15与横杆14的配合使用,为车架1的推动提供了便利,车架1的底端滑动安装有移送机构2,且车架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升降机构3,升降机构3远离移送机构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分区蒸汽加湿装置4,分区蒸汽加湿装置4的工作原理与公开号为cn113981730a的专利相同,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20.升降机构3包括多级电动推杆31与第一u型座32,多级电动推杆31固定安装在车架1的内侧底端,且多级电动推杆31输出端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推板33,推板33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座34,且第一滑座34与车架1滑动连接,车架1上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定座310,且第一定座310上固定插接有第一滑杆311,第一滑座34滑动套设在第一滑杆311上,通过第一定座310与第一滑杆311的配合使用,对第一滑座34的移动调节起到了限位及导向作用,第一滑座34的内侧转动安装有第一转板35,且第一转板35的末端转动套接有第二u型座36,两个第二u型座3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板37,且分区蒸汽加湿装置4与横板37固定连接,第一u型座32与车架1固定连接,且第一u型座32呈对称分布,第一u型座32的内侧转动安装有第二转板38,且第二转板38与第一转板35转动连接,第一转板35与第二转板38上转动
插接有转杆314,第二转板38远离第一u型座32的一端转动套接有第二滑座39,且第二滑座39与横板37滑动连接,横板37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对称分布的第二定座312,且第二定座312上固定插设有第二滑杆313,第二滑座39滑动套设在第二滑杆313上,通过第二定座312与第二滑杆313的配合使用,对第二滑座39的移动调节起到了限位及导向作用。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可将多级电动推杆31打开,此时多级电动推杆31将拉动推板33向靠近横杆14的一侧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一滑座34向靠近横杆14的一侧移动,进而能够配合第二u型座36的使用带动第一转板35的底端向靠近横杆14的一侧移动并使其在移动的同时进行转动,从而能够推动横板37向上移动,进而能够带动分区蒸汽加湿装置4上移,与此同时,在第一转板35转动以及横板37上移的同时将通过转杆314带动第二转板38进行转动,且能够使第二滑座39逐步向靠近横杆14的一侧移动,从而能够使横板37稳定上移,且在分区蒸汽加湿装置4移至合适高度时关闭多级电动推杆31,之后可将分区蒸汽加湿装置4开启进行作业。
22.移送机构2包括丝杆21,车架1上开设有螺孔11,且丝杆21螺纹插设在螺孔11内,丝杆2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轮22,且丝杆21的底端转动套接有t型板23,t型板23与车架1滑动连接,t型板23远离丝杆2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导杆25,车架1上贯穿开设有对称分布的导孔12,且导杆25滑动插设在导孔12内,通过导杆25与导孔12的配合使用,对t型板23的移动调节起到了限位及导向作用,且车架1的底端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24。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使用者可推动防滑套15与横杆14,从而能够配合万向轮24的使用将车架1进行便捷移动,进而能够通过升降机构3带动分区蒸汽加湿装置4进行移动,且在分区蒸汽加湿装置4移至合适位置时停止推动横杆14,随后使用者可转动转轮22,从而能够带动丝杆21转动,进而能够配合导杆25的使用带动t型板23向远离车架1的一侧移动,直至t型板23的底端与地面紧密贴合时停止转动转轮22。
24.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车架1靠近丝杆21的一侧贯穿开设有穿槽13,且穿槽13与转轮22配合使用。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槽13的设置使用为转轮22的转动调节提供了便利。
26.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者可推动防滑套15与横杆14,从而能够配合万向轮24的使用将车架1进行便捷移动,进而能够通过升降机构3带动分区蒸汽加湿装置4进行移动,且在分区蒸汽加湿装置4移至合适位置时停止推动横杆14,随后使用者可转动转轮22,从而能够带动丝杆21转动,进而能够配合导杆25的使用带动t型板23向远离车架1的一侧移动,直至t型板23的底端与地面紧密贴合时停止转动转轮22;
27.之后使用者可将多级电动推杆31打开,此时多级电动推杆31将拉动推板33向靠近横杆14的一侧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一滑座34向靠近横杆14的一侧移动,进而能够配合第二u型座36的使用带动第一转板35的底端向靠近横杆14的一侧移动并使其在移动的同时进行转动,从而能够推动横板37向上移动,进而能够带动分区蒸汽加湿装置4上移,与此同时,在第一转板35转动以及横板37上移的同时将通过转杆314带动第二转板38进行转动,且能够使第二滑座39逐步向靠近横杆14的一侧移动,从而能够使横板37稳定上移,且在分区蒸汽加湿装置4移至合适高度时关闭多级电动推杆31,之后可将分区蒸汽加湿装置4开启进行作业。
28.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
zhuanli/16/202223476911.html by HTTrack Website Copier/3.x [XR&CO'2014], Mon, 24 Jul 2023 09:13:02 GM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