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anli/39/202223391683.html by HTTrack Website Copier/3.x [XR&CO'2014], Mon, 24 Jul 2023 11:07:05 GMT --> 一种兼具散热和除雾功能的冰箱的制作方法

一种兼具散热和除雾功能的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75634发布日期:2023-07-24 04:08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兼具散热和除雾功能的冰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兼具散热和除雾功能的冰箱。


背景技术:

2.冰箱,是一种用于保持恒定低温的制冷设备,半导体冰箱便是冰箱的其中一种。半导体冰箱的制冷原理主要是利用半导体芯片通电后,形成一个热端和一个冷端,冷端通过散冷结构与柜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形成冷空气,进而达到降温制冷的效果,而热端通过散热结构进行散热。
3.公告号为cn217538418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冷冻冷藏智能控制彩晶玻璃门,该玻璃门包括门框,门框的内部安装有中空玻璃,中空玻璃的表面设置有除雾机构,当除雾机构的加热组件通电时可产生辐射热,降低中空玻璃内外两侧的温度差,从而防止中空玻璃的表面凝结霜雾,影响中空玻璃的展示效果。上述结构设计方式虽然能够起到对玻璃门的除雾功能,但需要专门在门体设置加热组件,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此外,半导体冰箱内部通常设有散热模块,用作制冷模块的热端以起到散热的作用,散热器工作时一般将热量直接排出到冰箱外的外界环境,导致热量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4.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发明一种能够有效利用散热热量且具有除雾功能的冰箱。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冰箱散热热量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以及实现除雾效果的方案过于复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兼具散热和除雾功能的冰箱,该兼具散热和除雾功能的冰箱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兼具散热和除雾功能的特点。
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兼具散热和除雾功能的冰箱,其包括:
8.箱体,所述箱体的前端设有门体,所述门体的前端设有玻璃面板;
9.内胆和散热模块,所述内胆和所述散热模块均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且所述散热模块设置在所述内胆的顶部;
10.离心风机和导风结构,所述离心风机和所述导风结构均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导风结构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离心风机的入口和所述散热模块相对应设置,所述离心风机的出口和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玻璃面板的顶部前端位置。
11.进一步地,所述离心风机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且多个所述离心风机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
12.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关于风扇罩的具体结构设置的技术方案。
13.其中,该兼具散热和除雾功能的冰箱还包括风扇罩,所述风扇罩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离心风机固定安装在所述风扇罩上。
14.进一步地,所述风扇罩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和所述离心风机的入口相对应设置,用于连通所述离心风机和所述箱体的内部。
15.进一步地,所述风扇罩的顶部向上凸起形成有方形框体结构,所述离心风机设置在所述方形框体结构中。
16.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关于导风结构的具体结构设置的技术方案。
17.其中,所述导风结构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下导风板和上导风板,所述下导风板和所述上导风板之间形成导风通道。
18.进一步地,所述下导风板的顶部设有向上凸起形成的导流筋条,所述导流筋条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处。
19.进一步地,所述下导风板的顶部设有第一弧形内壁,所述上导风板的底部设有第二弧形内壁,所述第一弧形内壁和所述第二弧形内壁均沿从后向前的方向逐渐向下弯曲延伸设置。
20.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关于半导体制冷片、散热模块和制冷模块的具体结构设置的技术方案。
21.其中,所述散热模块包括若干散热片,多个散热片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且彼此之间设有间隙。
22.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内部还设有半导体制冷片和制冷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和所述制冷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上下两端,所述制冷模块设置在所述内胆的内部。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兼具散热和除雾功能的冰箱相比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2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兼具散热和除雾功能的冰箱,通过在箱体的顶部设置若干个离心风机,且该离心风机的入口和箱体内部设置的散热模块相对应,可加速将散热模块处的热量排出,从而显著提升冰箱的散热效果;
25.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兼具散热和除雾功能的冰箱,通过在箱体的顶部设置导风结构,可将散热模块产生的热量引导并排出到门体前端的玻璃面板上,从而在无需设置专门的除雾装置的情况下,通过无用热量减少玻璃面板上的霜雾,确保冰箱的展示效果,进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兼具散热和除雾功能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罩、离心风机和导风结构的爆炸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兼具散热和除雾功能的冰箱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图4所示的h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兼具散热和除雾功能的冰箱的剖面示意图;
32.图7为图6所示的k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33.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34.1、箱体;2、门体;21、玻璃面板;3、散热模块;4、制冷模块;5、风扇罩;51、通孔;52、方形框体结构;6、离心风机;7、导风结构;71、进风口;72、出风口;73、导风通道;8、下导风板;81、导流筋条;9、上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38.实施例1
39.参见1、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兼具散热和除雾功能的冰箱包括箱体1、内胆和散热模块3,箱体1的前端设有门体2,门体2的前端设有玻璃面板21,内胆和散热模块3均设置在箱体1的内部,且散热模块3设置在内胆的顶部。具体来说,门体2可转动地设置在箱体1的前端,当门体1关闭时,用户可通过门体1前端的玻璃面板21观察箱体1的内部。更为具体来说,箱体1的内部设有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散热端和制冷端,散热端即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块3,用于起到散热作用;制冷端设置在内胆的内部,用于在内胆中起到制冷效果。
40.参见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兼具散热和除雾功能的冰箱还包括离心风机6和导风结构7,离心风机6和导风结构7均设置在箱体1的顶部,导风结构7包括进风口71和出风口72,离心风机6的入口和散热模块3相对应设置,也即设置在散热模块3的顶部,离心风机6的出口和导风结构7的进风口71连通,导风结构7的出风口72朝向底部设置,且其设置在玻璃面板21的顶部前端位置。具体来说,当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启动工作时,离心风机6同步启动,散热模块3处的热空气在离型风机6的引力作用下形成热风依次经过离心风机6的入口、离心风机6的出口、导风结构7的进风口71和导风结构7的出风口72,最终将热风向下吹向门体2前端的玻璃面板21上,以此起到除雾效果。
41.在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箱体1的顶部设置离心风机6,且该离心风机6的入口和箱体1内部设置的散热模块3相对应,可加速将散热模块3处的热量排出,从而显著提升冰箱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由于箱体1的顶部设有导风结构7,该导风结构7可将散热模块3产生的热量引导并排出到门体2前端的玻璃面板21上,从而在无需设置专门的除雾装置的情况下,通过无用热量减少玻璃面板21上的霜雾,确保冰箱的展示效果,进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结构设计简单合理。
42.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离心风机6的数量设置为大于等于两个,且多个离心风机6沿箱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以图1所示的视角为基准,箱体1的长度方向即为箱体1的左右两侧方向,也即多个离心风机6沿左右两侧方向依次间
隔布置。具体而言,通过设置多个离心风机6,可进一步将散热模块3处的热量加速排出,从而进一步提升冰箱的散热效果和对玻璃面板21的除雾效果。
43.更为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6的设置数量为两个,相对应的导风结构7的进风口71数量也设置为两个,用于和两个离型风机6的两个入口相对应设置。
44.实施例2
45.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关于风扇罩5的具体结构设置的技术方案。
46.参见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在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该兼具散热和除雾功能的冰箱还包括风扇罩5,该风扇罩5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顶部,离心风机6固定安装在风扇罩5上。其中,箱体1的顶部为设有开口的开放式结构,风扇罩5固定安装在该开口处,从而将该开口覆盖,用于为离心风机6的安装提供支撑结构。
47.参见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风扇罩5上设有若干通孔51,通孔51和离心风机6的入口相对应设置,该通孔51用于连通离心风机6和箱体1的内部。具体来说,离心风机6的入口设置在其底部位置,出口设置在其侧边位置,将离心风机6安装在风扇罩5上后,离心风机6的入口和通孔51相对应设置,从而可使散热模块3处的热空气在离型风机6的引力作用下形成热风依次经过风扇罩5的通孔51、离心风机6的入口、离心风机6的出口、导风结构7的进风口71和导风结构7的出风口72,最终将热风向下吹向门体2前端的玻璃面板21上,以此对玻璃面板21起到除雾效果。
48.参见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中,风扇罩5的顶部向上凸起形成有方形框体结构52,离心风机51设置在方形框体结构52中。具体而言,方形框体结构52的数量和离心风机51的数量相等,一个方形框体结构52的内部用于对应设置一个离心风机51,将离心风机51安装完毕后,方形框体结构52环绕设置在离心风机51的外周侧,用于对各个离心风机6起到结构防护作用。
49.实施例3
50.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关于导风结构7的具体结构设置的技术方案。
51.参见图2和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导风结构7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下导风板8和上导风板9,下导风板8和上导风板9之间形成导风通道73。具体地,下导风板8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顶部,上导风板9固定安装在下导风板8的顶部,将下导风板8和上导风板9固定连接后,二者之间形成导风通道73,该导风通道73的入口和出口即为导风结构7的进风口71和出风口72。更为具体地,经过导风通道73的导风作用,可将离心风机6吹出的热风引导至出风口72向下排出,从而对玻璃面板21起到除雾作用。
52.参见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下导风板8的顶部设有向上凸起形成的导流筋条81,导流筋条8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在导风结构7的出风口72和进风口71处。具体来说,任意一个进风口71对应设置有两个导流筋条81,该两个导流筋条81之间的距离大小从后到前(也即从进风口71到出风口72的方向)逐渐增大,从而使该导流筋条81形成喇叭口形状结构。通过以上结构设计方式,可进一步提高对热风流体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将进风口71进入的热风引导至出风口72向下排出。更为具体地,导流筋条81可优选设置为弧形条状结构,使其延伸方向与热风流向更为契合。
53.参见图2和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中,下导风板8的顶部设有第一弧形内壁,上导风板9的底部设有第二弧形内壁,第一弧形内壁和第二弧形内壁均沿从后向前的方向(也即从进风口71到出风口72的方向)逐渐向下弯曲延伸设置。具体而言,由于离心风机6吹出的热风经过进风口71水平进入导风通道73,而热风最终从出风口72吹出时流向为向下,故需在导风通道73实现热风流向的改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从后向前逐渐向下弯曲的弧形内壁实现热风流向的改变,相较于在导风结构7内部设置拐角来改变热风流向的结构设计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弧形内壁可和热风流向更为契合,且可最小程度减小对热风的阻挡作用,提高热风吹出量,进而提高对玻璃面板21的除雾效果。
54.实施例4
55.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关于半导体制冷片、散热模块3和制冷模块4的具体结构设置的技术方案。
56.参见图6和图7所示,在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散热模块3包括若干散热片,多个散热片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且彼此之间设有间隙。具体来说,若将散热模块3设置成方块状的散热结构,由于块状结构整体和周围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小,从而不利于散热模块3中的热量散发,也即难以配合离心风机6将散热模块3上的热量排出。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间隔布置且彼此之间设有间隙的散热片,可加大散热模块3和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模块3和空气之间的传热效率和传热量,显著提升散热模块3的散热效果。
57.参见图7所示,在该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箱体1的内部还设有半导体制冷片和制冷模块4,散热模块3和制冷模块4分别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的上下两端,制冷模块4设置在内胆的内部。具体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制冷系统中,半导体制冷片用作热传递的工具。启动工作时,半导体制冷片的下端用于制冷,通过制冷模块4对内胆的内部起到制冷效果;半导体制冷片的上端用于散热,通过散热模块3将热量散出。通过提升散热模块3的散热效果,可同步提升制冷模块4的制冷效果。
5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箱体1的顶部设置若干个离心风机6,且该离心风机6的入口和箱体1内部设置的散热模块3相对应,可加速将散热模块3处的热量排出,从而显著提升冰箱的散热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箱体1的顶部设置导风结构7,可将散热模块3产生的热量引导并排出到门体2前端的玻璃面板21上,从而在无需设置专门的除雾装置的情况下,通过无用热量减少玻璃面板21上的霜雾,确保冰箱的展示效果,进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降低生产成本。
59.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
zhuanli/39/202223391683.html by HTTrack Website Copier/3.x [XR&CO'2014], Mon, 24 Jul 2023 11:07:16 GM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