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anli/44/202320490771.html by HTTrack Website Copier/3.x [XR&CO'2014], Mon, 24 Jul 2023 11:29:51 GMT --> 一种增压器隔热罩、隔热罩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一种增压器隔热罩、隔热罩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74431发布日期:2023-07-24 03:20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压器隔热罩、隔热罩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1娱乐游戏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压器隔热罩、隔热罩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2.增压器作为一个高温热源,会向外进行高温辐射,为了减小增压器周围零件受到的热害,增压器上设置有隔热罩。
3.目前,增压器隔热罩为单件结构,与增压器的进气法兰、三元催化器上罩及三元催化器下罩无配合,进而会造成增压器隔热罩对增压器涡壳覆盖不严,边缘漏热严重,即增压器隔热罩的隔热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4娱乐游戏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增压器隔热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增压器隔热罩的隔热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隔热罩总成;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汽车。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增压器隔热罩,包括:
7.增压器上罩,包括用于与增压器的进气法兰相配合的连接部,所述增压器上罩包括用于与催化器下罩相连的第一连接件,所述增压器上罩包括靠近增压器下罩的第一上边缘和背离所述增压器的排气法兰的第一翻边;
8.增压器下罩,与所述增压器上罩配合将所述增压器的涡壳围合,所述增压器下罩包括与所述第一翻边相重叠的第二翻边和与所述第一上边缘相连的第二上边缘,所述第二上边缘与所述第一上边缘相重叠,所述增压器下罩包括用于与催化器上罩连接的第二连接件。
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增压器上罩和增压器下罩的设置,实现了对增压器的涡壳的围合,能最大程度地将增压器的涡壳覆盖,以减少增压器的涡壳裸露带来的热辐射危害;另通过连接部与增压器的进气法兰的配合,能够避免增压器隔热罩在进气法兰边缘处的漏热,通过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相重叠,能够阻挡热量从增压器隔热罩侧边缘散发,通过第二上边缘与第一上边缘相重叠的设置,能够避免增压器上罩与增压器下罩连接处的漏热,从而减弱了增压器隔热罩的边缘漏热,提高了增压器隔热罩的隔热效果;此外,通过增压器上罩包括用于与催化器下罩相连的第一连接件及增压器下罩包括用于与催化器上罩连接的第二连接件的设置,能够实现增压器隔热罩与催化器上罩和催化器下罩的连接,缩小了布置空间,缩小了增压器隔热罩与催化器上罩和催化器下罩彼此之间的间隙,提高了隔热效果。
10.进一步,所述增压器下罩位于所述增压器的执行器拉杆与所述涡壳之间。
11.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能够充分利用空间,有效减少了发动机总成的宽度尺寸,为机舱节约空间。
12.进一步,所述增压器上罩的上部开设有第一避让缺口,所述增压器下罩的上部开设有第二避让缺口,所述第一避让缺口和所述第二避让缺口用于避让所述增压器的执行器转轴。
13.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对执行器转轴的避让。
14.进一步,所述增压器下罩包括下罩本体,所述下罩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减震垫,所述减震垫包括用于供第一连接螺栓穿过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连接螺栓用于与所述增压器上的安装部螺接。
15.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减震垫起减震降噪的作用;第一连接螺栓与安装部螺接,能够实现增压器下罩与增压器的连接。
16.进一步,所述第二上边缘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供第二连接螺栓穿过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上边缘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一铆螺母,所述第一铆螺母用于螺接所述第二连接螺栓。
17.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增压器下罩与增压器上罩的连接。
18.进一步,所述增压器下罩包括安装凸耳,所述安装凸耳上开设有供第三连接螺栓穿过的第二连接孔,所述增压器上罩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铆螺母,所述第二铆螺母用于螺接所述第三连接螺栓。
1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能够提升增压器隔热罩的模态。
20.进一步,所述下罩本体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进气法兰的紧固件的避让部。
21.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避让部能够避让进气法兰的紧固件,同时还起加强结构、提升模态的作用。
22.进一步,所述增压器下罩包括层叠设置的外隔热层、中间隔热层和内隔热层,所述中间隔热层位于所述外隔热层与所述内隔热层之间,所述外隔热层的边缘朝向所述内隔热层弯折延伸并包覆所述内隔热层的边缘。
23.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对增压器散发的热量具有较好的阻隔作用,能够有效减小对汽车发动机舱的热危害;中间隔热层在高温作用下粉末化之后,粉末化后的纤维不会从边缘掉落,从而避免了中间隔热层失效。
24.一种隔热罩总成,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增压器隔热罩。
25.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增压器隔热罩。
26娱乐游戏的有益效果:
27.通过增压器上罩和增压器下罩的设置,实现了对增压器的涡壳的围合,能最大程度地将增压器的涡壳覆盖,以减少增压器的涡壳裸露带来的热辐射危害;另通过连接部与增压器的进气法兰的配合,能够避免增压器隔热罩在进气法兰边缘处的漏热,通过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相重叠,能够阻挡热量从增压器隔热罩侧边缘散发,通过第二上边缘与第一上边缘相重叠的设置,能够避免增压器上罩与增压器下罩连接处的漏热,从而减弱了增压器隔热罩的边缘漏热,提高了增压器隔热罩的隔热效果;此外,通过增压器上罩包括用于与催化器下罩相连的第一连接件及增压器下罩包括用于与催化器上罩连接的第二连接件的设置,能够实现增压器隔热罩与催化器上罩和催化器下罩的连接,缩小了布置空间,缩小了增压器隔热罩与催化器上罩和催化器下罩彼此之间的间隙,提高了隔热效果。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压器隔热罩与增压器配合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压器隔热罩与催化器上罩、催化器下罩配合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压器上罩、增压器下罩及与增压器隔热罩配合的增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压器下罩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压器下罩的爆炸示意图;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垫与下罩本体配合的示意图;
3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压器下罩的边缘的剖视示意图。
36.其中,1-增压器下罩,11-下罩本体,111-第二翻边,112-第二上边缘,1121-第一连接孔,113-第二避让缺口,114-安装凸耳,1141-第二连接孔,115-避让部,116-第二过孔,117-外隔热层,118-中间隔热层,119-内隔热层,12-第二连接件,13-减震垫,131-上垫片,1311-第一过孔,132-钢丝网,133-下垫片,2-增压器上罩,21-连接部,22-第一连接件,23-第一上边缘,24-第一翻边,25-第一避让缺口,26-第一铆螺母,3-增压器,31-进气法兰,32-排气法兰,33-涡壳,34-执行器拉杆,35-执行器转轴,36-安装部,37-第一摇臂,38-凸台,4-催化器上罩,5-催化器下罩,6-第一连接螺栓,7-第二连接螺栓,8-第三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8.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39.第一方面,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增压器隔热罩,包括:增压器上罩2,包括用于与增压器3的进气法兰31相配合的连接部21,增压器上罩2包括用于与催化器下罩5相连的第一连接件22,增压器上罩2包括靠近增压器下罩1的第一上边缘23和背离增压器3的排气法兰32的第一翻边24;增压器下罩1,与增压器上罩2配合将增压器3的涡壳33围合,增压器下罩1包括与第一翻边24相重叠的第二翻边111和与第一上边缘23相连的第二上边缘112,第二上边缘112与第一上边缘23相重叠,增压器下罩1包括用于与催化器上罩4连接的第二连接件12。
40.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压器隔热罩应用于汽车,该汽车可以为各种车型,如可以为轿车、商务车、越野车或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等。该汽车包括隔热罩总成。参照图3,汽车包括增压器3和三元催化器,增压器3包括进气法兰31、排气法兰32和涡壳33,三元
催化器与增压器3的排气法兰32相连。参照图2,三元催化器上设置有催化器上罩4和催化器下罩5,催化器上罩4又可以称为催化器前罩,催化器下罩5又可以称为催化器后罩。
41.进气法兰31上设置有进气孔,连接部21上设置有与该进气孔相对应的第三过孔。连接部21通过密封垫与进气法兰31配合,密封垫位于连接部21与进气法兰31之间。汽车还包括缸盖,缸盖包括出气法兰,出气法兰上设置有多个连接螺柱,多个连接螺柱穿过连接部21、密封垫、进气法兰31后与连接螺母螺接,以实现连接部21与进气法兰31的配合与连接。
42.参照图1、图2和图3,增压器上罩2与催化器下罩5相连。第一连接件22可以为第三铆螺母。增压器上罩2包括上罩本体,上罩本体上铆接有该第三铆螺母。上罩本体背离排气法兰32的一侧朝向涡壳33翻折形成第一翻边24。参照图1、图3和图5,增压器下罩1包括第二翻边111,第二翻边111具体位于第一翻边24背离涡壳33的一侧,即第二翻边111位于第一翻边24的外侧,第二翻边111与第一翻边24部分重叠。参照图1和图3,增压器下罩1包括第二上边缘112,第二上边缘112位于第一上边缘23背离涡壳33的一侧,即第二上边缘112位于第一上边缘23的外侧。第一上边缘23与第二上边缘112的连接可以为螺接。参照图4,增压器下罩1包括下罩本体11,下罩本体1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12可以为第四铆螺母。
43娱乐游戏实施例中,通过增压器上罩2和增压器下罩1的设置,实现了对增压器3的涡壳33的围合,能最大程度地将增压器3的涡壳33覆盖,以减少增压器3的涡壳33裸露带来的热辐射危害;另通过连接部21与增压器3的进气法兰31的配合,能够避免增压器隔热罩在进气法兰31边缘处的漏热,通过第一翻边24和第二翻边111相重叠,能够阻挡热量从增压器隔热罩侧边缘散发,通过第二上边缘112与第一上边缘23相重叠的设置,能够避免增压器上罩2与增压器下罩1连接处的漏热,从而减弱了增压器隔热罩的边缘漏热,提高了增压器隔热罩的隔热效果;此外,通过增压器上罩2包括用于与催化器下罩5相连的第一连接件22及增压器下罩1包括用于与催化器上罩4连接的第二连接件12的设置,能够实现增压器隔热罩与催化器上罩4和催化器下罩5的连接,缩小了布置空间,缩小了增压器隔热罩与催化器上罩4和催化器下罩5彼此之间的间隙,提高了隔热效果。
44.增压器下罩1位于增压器3的执行器拉杆34与涡壳33之间。
45.具体的,参照图1至图3,增压器3还包括执行器拉杆34,增压器下罩1位于执行器拉杆34靠近涡壳33的一侧,即增压器下罩1位于执行器拉杆34与涡壳33之间。增压器下罩1安装时,可将增压器下罩1从执行器拉杆34与涡壳33之间穿过,之后进行安装。目前,增压器下罩通常设置在执行器拉杆的外侧,即增压器下罩将执行器拉杆包裹在内,这会占用过多的空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充分利用空间,有效减少了发动机总成的宽度尺寸,为机舱节约空间。
46.参照图1、图3和图5,增压器上罩2的上部开设有第一避让缺口25,增压器下罩1的上部开设有第二避让缺口113,第一避让缺口25和第二避让缺口113用于避让增压器3的执行器转轴35。
47.具体的,第一避让缺口25与第二避让缺口113配合以避让增压器3的执行器转轴35。增压器还包括执行器转轴35,涡壳33上设置有凸台38,执行器拉杆3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摇臂37,该第一摇臂37通过执行器转轴35与凸台38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实现对执行器转轴35的避让。
48.参照图1、图3、图4和图7,增压器下罩1包括下罩本体11,下罩本体11上设置有多个
减震垫13,减震垫13包括用于供第一连接螺栓6穿过的第一过孔1311,第一连接螺栓6用于与增压器3上的安装部36螺接。
49.具体的,下罩本体11上具体设置有两个减震垫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震垫13起减震降噪的作用;第一连接螺栓6与安装部36螺接,能够实现增压器下罩1与增压器3的连接。
50.参照图3和图5,第二上边缘112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供第二连接螺栓7穿过的第一连接孔1121,第一上边缘23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一连接孔1121相对应的第一铆螺母26,第一铆螺母26用于螺接第二连接螺栓7。
51.具体的,第一连接孔1121可以为腰形孔。第二上边缘112上具体开设有两个第一连接孔1121,此时,第一上边缘23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铆螺母26,该两个第一铆螺母26与两个第一连接孔1121分别对应。第二避让缺口113会将第二上边缘112分为两部分,该两部分分别开设一个第一连接孔11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实现增压器下罩1与增压器上罩2的连接。
52.增压器下罩1包括安装凸耳114,安装凸耳114上开设有供第三连接螺栓8穿过的第二连接孔1141,增压器上罩2包括与第二连接孔1141相对应的第二铆螺母,第二铆螺母用于螺接第三连接螺栓8。具体的,第二连接孔1141可以为腰形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提升增压器隔热罩的模态。
53.参照图5,下罩本体11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避让进气法兰31的紧固件的避让部115。
54.具体的,如上述,进气法兰31的紧固件包括连接螺柱和连接螺母。进气法兰31的下部具体贯穿有两个连接螺柱,该两个连接螺柱对应连接有两个连接螺母,下罩本体11的下部设置有两个避让部115,该两个避让部115分别用于避让进气法兰31的下部的两个连接螺柱和连接螺母。避让部115具体可以设计为加强筋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避让部115能够避让进气法兰31的紧固件,同时还起加强结构、提升模态的作用。
55.增压器下罩1包括层叠设置的外隔热层117、中间隔热层118和内隔热层119,中间隔热层118位于外隔热层117与内隔热层119之间,外隔热层117的边缘朝向内隔热层119弯折延伸并包覆内隔热层119的边缘。
56.具体的,增压器下罩1包括外隔热层117、中间隔热层118和内隔热层119这三层隔热结构。外隔热层117和内隔热层119均采用金属材质,外隔热层117和内隔热层119具体可以采用热浸镀铝板,热浸镀铝板的镀铝层具有反射辐射热的特性,进而使得内隔热层119加热升温较慢。中间隔热层118可采用陶瓷纤维纸板,其具有低导热率特性,升温较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外隔热层117、中间隔热层118和内隔热层119的设置,对增压器3散发的热量具有较好的阻隔作用,能够有效减小对汽车发动机舱的热危害。
57.增压器下罩1的边缘采用如图8示出的全包边结构,即外隔热层117的边缘朝向内隔热层119弯折延伸并包覆内隔热层119的边缘,以将中间隔热层118包裹在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间隔热层118在高温作用下粉末化之后,粉末化后的纤维不会从边缘掉落,从而避免了中间隔热层118失效。
58.参照图5、图6和图7,下罩本体11上开设有第二过孔116,减震垫13设置在第二过孔116处。减震垫13包括上垫片131、两个钢丝网132和下垫片133,上垫片131包括第一过孔1311。钢丝网132的成型方式可以为钢丝在杀号中盘丝完成后,通过轴向定尺寸挤压,最后
成型为所需规格和形状的钢丝网。下罩本体11位于两个钢丝网132之间,一个钢丝网132与外隔热层117接触,一个钢丝网132与内隔热层119接触。在两个钢丝网132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上垫片131和下垫片133,钢丝网132压紧在上垫片131和下垫片133与下罩本体11之间,以保证钢丝网132与下罩本体11的紧密贴合,以使钢丝网132在自然状态下不能随意滑动。上垫片131穿设在下垫片133内,且与下垫片133紧密配合。
59.参照图7,第二过孔116与下垫片133之间具有单边间隙,该单边间隙参照图7中的d,单边间隙d的取值为1mm-2mm,通过该单边间隙,能够调节装配偏差。
60.增压器下罩1可以通过冲压、拉延、翻边、冲孔等工艺制成。第二连接件12为第四铆螺母。参照图5,下罩本体11上设置有六方过孔,第四铆螺母铆接时,先放入六方过孔中,然后通过拉铆的方式将第四铆螺母铆接在下罩本体11上。
61.可以理解地,上述示例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62.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热罩总成,该隔热罩总成包括以上第一方面中任一种的增压器隔热罩。该隔热罩总成具体为增压发动机排气系统隔热罩总成。隔热罩总成还包括催化器上罩4和催化器下罩5。
63.因隔热罩总成包括上述增压器隔热罩,因此也具备上述增压器隔热罩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热罩总成包括上述任一的实施例中增压器隔热罩的各个结构,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64.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以上第一方面中任一种的增压器隔热罩。且因汽车包括上述增压器隔热罩,因此也具备上述增压器隔热罩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包括上述任一的实施例中增压器隔热罩的各个结构,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65.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
zhuanli/44/202320490771.html by HTTrack Website Copier/3.x [XR&CO'2014], Mon, 24 Jul 2023 11:29:58 GM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