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anli/11/202320537795.html by HTTrack Website Copier/3.x [XR&CO'2014], Mon, 24 Jul 2023 08:51:13 GMT --> 一种锅具的制作方法

一种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76520发布日期:2023-07-24 04:39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具。


背景技术:

2.锅具作为家庭必备的烹饪器具之一,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锅具烹饪食物,因此用户对锅具的耐使用性具有较高的要求。
3.现有技术中锅具的外壁通常设置有涂层,例如涂层可以具有防腐蚀性能,以使锅具在被洗碗机清洗时不容易生锈。
4.但现有技术中锅具的涂层的耐热性较差,锅具在受热过程中,锅具表面的涂层容易变软。当锅具与加热装置的灶架接触时,涂层易受灶架的挤压变形从而形成划痕,或者,涂层脱离于锅具从而粘接于灶架,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锅具,本技术的锅具的涂层不容易与加热装置接触,涂层被加热装置挤压变形的可能性较低,涂层脱离锅具而粘接于加热装置的可能性也较低,用户的使用体验较高。
6.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锅具,该锅具包括侧壁、底壁和涂层。侧壁包括沿高度方向分布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底壁包括沿径向分布的第一底壁和第二底壁,第一底壁与第二侧壁相连。涂层设置于第一侧壁的至少部分外壁和第二底壁的至少部分外壁。第二侧壁和/或第一底壁用于与加热装置抵接。
7.本技术中锅具的外壁包括侧壁和底壁,侧壁包括沿高度方向分布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位于第二侧壁的上方,第一侧壁的至少部分可以设置有涂层,以提高锅具的耐腐蚀性能。底壁包括沿径向分布的第一底壁和第二底壁,第一底壁相比第二底壁靠近底壁的边缘,第二底壁的至少部分可以设置有涂层,以提高锅具的耐腐蚀性能。由于没有设置涂层的第二侧壁和没有设置涂层的第一底壁相连,因此,第二侧壁和第一底壁中至少一个可以用于与加热装置抵接,以使锅具放置于加热装置,而设置于第一侧壁和第二底壁的涂层与加热装置抵接的可能性较低,涂层不容易被加热装置挤压变形从而形成划痕,涂层也不容易脱离于锅具从而粘接于加热装置,用户的使用体验较高。进一步地,由于上述设置使得涂层表面形成伤痕或脱落的可能性较小,涂层表面保持严密性更持久,涂层发生快速老化的可能性较小,即涂层的使用寿命更高,用户对涂层所需性能的持久程度更高,因此,用户使用体验较高。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侧壁具有设定的高度h1,满足0.5mm≤h1≤1.0mm,和/或,第二侧壁具有设定的宽度w1,满足3.5mm≤w1≤7.5mm。
9.当第二侧壁的高度h1过小(h1小于0.5mm)时,位于第一侧壁的涂层与底壁的外表面之间沿高度方向的距离过小,位于第一侧壁的涂层容易与位于下方的加热装置接触,即涂层容易被加热装置挤压变形从而形成划痕或者容易脱离于锅具从而粘接于加热装置,用
户的使用体验较差。当第二侧壁的高度h1过大(h1大于1.0mm),在相同宽度条件下,即未设置有涂层的第二侧壁的面积过大,锅具被腐蚀的可能性较大,锅具的使用寿命较低。因此,第二侧壁的高度h1在0.5mm-1.0mm范围内较好。当第二侧壁的宽度w1过小(w1小于3.5mm)时,位于第一侧壁的涂层容易与加热装置接触,即位于第一侧壁的涂层容易被加热装置挤压变形从而形成划痕或者容易脱离于锅具从而粘接于加热装置。当第二侧壁的宽度w1过大(w1大于7.5mm)时,即未设置有涂层的第二侧壁的面积过大,锅具被腐蚀的可能性较大,锅具的使用寿命较低。因此,第二侧壁的宽度w1在3.5mm-7.5mm范围内较好。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底壁具有设定的宽度w2,满足12mm≤w2≤17.5mm。
11.当第一底壁的宽度w1过小(w1小于12mm)时,位于第二底壁的涂层容易与加热装置接触,即位于第二底壁的涂层容易被加热装置挤压变形从而形成划痕或者容易脱离于锅具从而粘接于加热装置。当第一底壁的宽度w1过大(w1大于17.5mm)时,即未设置有涂层的第一底壁的面积过大,锅具被腐蚀的可能性较大,锅具的使用寿命较低。因此,第一底壁的宽度w1在12mm-17.5mm范围内较好。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侧壁的至少部分和/或第一底壁的至少部分向内凹陷,以形成环形的第一凹陷部。
13.第一凹陷部可以与加热装置抵接并形成限位配合关系,限制锅具相对于加热装置的移动,以使位于第一侧壁和第二底壁的涂层不容易与加热装置接触,即涂层不容易被加热装置挤压变形从而形成划痕,涂层也不容易脱离于锅具从而粘接于加热装置,用户的使用体验较高。
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凹陷部具有设定的深度d1,满足0.2mm≤d1≤0.3mm。
15.当深度d1过小(d1<0.2mm)时,第一凹陷部与加热装置不容易形成限位关系,即加热装置容易脱离第一凹陷部,从而使得涂层容易与加热装置接触,涂层容易被加热装置挤压变形从而形成划痕,涂层也容易脱离于锅具从而粘接于加热装置,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当深度d1过大(d1>0.3mm),第二侧壁和第一底壁被去除的部分过多,使得第二侧壁和第一底壁过薄,第二侧壁和第一底壁的结构强度较低。因此,第一凹陷部的深度d1在0.2mm-0.3mm范围内较好。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底壁包括沿径向分布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呈环形且同心设置,第一部分的外壁设置有涂层。
17.第二底壁包括沿径向分布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呈环形且同心设置,第一部分的外壁设置有涂层。在该设置下,设置有涂层的第一部分的防腐性能较高,第一部分不容易被腐蚀,而没有设置涂层的第二部分用于与加热装置抵接,因此本技术的锅具适用放置在具有多个沿径向分布设置的支撑部的加热装置。
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底壁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径向交错设置,沿靠近第一底壁的方向,各第一部分的宽度逐渐增大。
19.第一底壁位于靠近底壁的边缘的位置,沿靠近第一底壁的方向,各第一部分的宽度逐渐增大,设置在各第一部分的涂层的宽度也逐渐增大。当涂层具有导磁性能时,沿靠近第一底壁的涂层的面积越大,相应的导磁性能越好。在以电磁炉为加热源条件下,底壁各部位的电磁感应效应一致性较高,底壁各部位温差较小,因此,底壁的温度升高效率较大,用户使用体验好。
2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底壁包括多个第一部分和多个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径向交错设置,沿靠近第一底壁的方向,各第二部分的宽度逐渐增大。
21.由于第二部分未设置有涂层,第二部分可以与加热装置抵接,本技术中具有多个第二部分的锅具可以适用于放置在具由多个用于锅具抵接的支撑部的加热装置。由于沿靠近第一底壁的方向,各第二部分的宽度逐渐增大,本技术中锅具可以适用于放置在具有多个支撑部且各支撑部宽度沿靠近加热装置边缘方向逐渐增大的加热装置。
2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部分的至少部分向内凹陷,以形成环形的第二凹陷部。
23.第二凹陷部可以与加热装置形成限位配合关系,以使位于第一侧壁和第二底壁的涂层不容易与加热装置接触,即涂层不容易被加热装置挤压变形从而形成划痕,涂层也不容易脱离于锅具从而粘接于加热装置,用户的使用体验较高。
2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涂层的材料为有机硅或聚四氟乙烯,具有较好的防腐性能。
2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锅具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剖视图;
27.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8.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锅具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仰视图;
29.图4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0.附图标记:
31.10-锅具;
32.1-侧壁;
33.11-第一侧壁;
34.12-第二侧壁;
35.2-底壁;
36.21-第一底壁;
37.22-第二底壁;
38.221-第一部分;
39.222-第二部分;
40.3-涂层;
41.4-第一凹陷部;
42.5-第二凹陷部;
43.x-径向;
44.y-高度方向。
45.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
述。
47.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49.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50.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5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锅具,应用于烹饪器具技术领域。锅具的外壁可以设置有涂层。涂层可以具有防腐性能,以使锅具的外壁在被清洗时不易被腐蚀。涂层也可以具有导磁性能,在以电磁炉作为加热源条件下,锅具各部位的电磁感应一致性较高,锅具的温度升高效率较大且锅具各部位的温差较小,用户使用体验较好。涂层也可以具有储热性能,在关闭加热源条件下,锅具还可以储存大量的热量,用于继续加热食物,可以节省能耗。涂层也可以为复合涂层,即涂层可以兼具防腐性能、导磁性能和储热性能中的至少两种性能,以使用户的使用体验更高。本文后续内容主要以包括防腐性能的涂层为例进行介绍,例如涂层的材料可以包括有机硅或聚四氟乙烯。针对背景技术问题,本文后续介绍关于涂层在本技术实施例锅具的位置设置的内容。
52.请参照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锅具10包括侧壁1、底壁2和涂层3。侧壁1包括沿高度方向y分布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底壁2包括沿径向x分布的第一底壁21和第二底壁22,第一底壁21与第二侧壁12相连。涂层3设置于第一侧壁11的至少部分外壁和第二底壁22的至少部分外壁,第二侧壁12和/或第一底壁21用于与加热装置(图中未示处)抵接。其中,图2中所示的虚线为结构分界线。
53.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2所示,锅具10的外壁包括侧壁1和底壁2。侧壁1包括沿高度方向y分布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第一侧壁11位于第二侧壁12的上方,第一侧壁11的至少部分可以设置有涂层3,以提高锅具10的耐腐蚀性能。底壁2包括沿径向x分布的第一底壁21和第二底壁22,第一底壁21相比第二底壁22靠近底壁2的边缘,第二底壁22的至少部分可以设置有涂层3,以提高锅具10的耐腐蚀性能。由于没有设置涂层3的第二侧壁12和没有设置涂层3的第一底壁21相连,因此,第二侧壁12和第一底壁21中至少一个可以用于与加热装置抵接,以使锅具10放置于加热装置,而设置于第一侧壁11和第二底壁22的涂层3与加热装置抵接的可能性较低,涂层3不容易被加热装置挤压变形从而形成划痕,涂层3也不容易脱离于锅具10从而粘接于加热装置,用户的使用体验较高。进一步地,由于上述设置使得涂层3表面形成伤痕或脱落的可能性较小,涂层3表面保持严密性更持久,涂层3发生快速老化的可能性较小,即涂层3的使用寿命更高,用户对涂层3所需性能的持久程度更高。因
此,用户使用体验较高。
54.其中,第一侧壁11的整体可以设置有涂层3,或者,第一侧壁11局部设置有涂层3。同理,第二底壁22的整体可以设置有涂层3,或者,第二底壁22的局部可以设置有涂层3。本文后续实施例主要以第一侧壁11的整体设置有涂层3而第二底壁22的局部设置有涂层3为例进行介绍。
55.另外,加热装置可以包括灶架,灶架用于支撑锅具10的第二侧壁12和/或第一底壁21,本文后续实施例主要以锅具10与灶架抵接为例进行描述。
56.可选地,请参照图2所示,第二侧壁12具有设定的高度h1,满足0.5mm≤h1≤1.0mm,其中,高度h1的数值具体可以为0.5mm、0.6mm、0.7mm、0.8mm、0.9mm和1.0mm。另外,高度h1的数值以底壁2的外表面为基准开始计算。
57.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所示,当第二侧壁12的高度h1过小(h1小于0.5mm)时,位于第一侧壁11的涂层3与底壁2的外表面之间沿高度方向y的距离过小,位于第一侧壁11的涂层3容易与位于下方的加热装置接触,即涂层3容易被加热装置挤压变形从而形成划痕或者容易脱离于锅具10从而粘接于加热装置,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当第二侧壁12的高度h1过大(h1大于1.0mm),在相同宽度条件下,即未设置有涂层3的第二侧壁12的面积过大,锅具10被腐蚀的可能性较大,锅具10的使用寿命较低。因此,第二侧壁12的高度h1在0.5mm-1.0mm范围内较好。
58.可选地,请参照图2所示,第二侧壁12具有设定的宽度w1,满足3.5mm≤w1≤7.5mm,其中,宽度w1的数值具体可以为3.5mm、4mm、4.5mm、5mm、5.5mm、6mm、6.5mm、7mm、7.5mm。
59.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所示,当第二侧壁12的宽度w1过小(w1小于3.5mm)时,位于第一侧壁11的涂层3容易与加热装置接触,即位于第一侧壁11的涂层3容易被加热装置挤压变形从而形成划痕或者容易脱离于锅具10从而粘接于加热装置。当第二侧壁12的宽度w1过大(w1大于7.5mm)时,即未设置有涂层3的第二侧壁12的面积过大,锅具10被腐蚀的可能性较大,锅具10的使用寿命较低。因此,第二侧壁12的宽度w1在3.5mm-7.5mm范围内较好。
60.可选地,请参照图2所示,第一底壁21具有设定的宽度w2,满足12mm≤w2≤17.5mm。
61.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所示,当第一底壁21的宽度w1过小(w1小于12mm)时,位于第二底壁22的涂层3容易与加热装置接触,即位于第二底壁22的涂层3容易被加热装置挤压变形从而形成划痕或者容易脱离于锅具10从而粘接于加热装置。当第一底壁21的宽度w1过大(w1大于17.5mm)时,即未设置有涂层3的第一底壁21的面积过大,锅具10被腐蚀的可能性较大,锅具10的使用寿命较低。因此,第一底壁21的宽度w1在12mm-17.5mm范围内较好。
62.在上述实施例中,用于实现上述内容所描述关于涂层3位置设置方案的加工方法包括两种。第一种方法为在第一侧壁11的外表面单独设置涂层3,同理,在第二底壁22的外表面单独设置涂层3。第二种方法为在锅具10的外壁整体设置涂层3,再采用机加工方式去除位于第二侧壁12和第一底壁21的涂层3。
63.本文后续实施例主要以第二种加工方式为例介绍,机加工方式可以为车削加工。
64.当采用机加工方式时,可以仅去除锅具10表面的部分涂层3,或者,既去除锅具10表面的部分涂层3还去除锅具10的至少部分,从而形成凹陷部,本文后续实施例主要以形成凹陷部为例进行介绍。
65.在上述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所示,第二侧壁12的至少部分和/或第一底壁21的至少部分向内凹陷,以形成环形的第一凹陷部4。
66.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所示,可以在第二侧壁12的至少部分机加工形成第一凹陷部4,也可以在第一底壁21的至少部分机加工形成第一凹陷部4,还可以在第二侧壁12的至少部分和第一底壁21的至少部分机加工形成第一凹陷部4。通过机加工所形成的第一凹陷部4可以与加热装置抵接并形成限位配合关系,限制锅具10相对于加热装置的移动,以使位于第一侧壁11和第二底壁22的涂层3不容易与加热装置接触,即涂层3不容易被加热装置挤压变形从而形成划痕,涂层3也不容易脱离于锅具10从而粘接于加热装置,用户的使用体验较高。
67.其中,请参照图2所示,第二侧壁12整体和第一底壁21整体均向内凹陷,所形成的第一凹陷部4面积较大,以使第一凹陷部4内用于与加热装置接触的位置的范围较大。
68.可选地,请参照图2所示,第一凹陷部4具有设定的深度d1,满足0.2mm≤d1≤0.3mm,其中,深度d1的数值具体可以为0.2mm、0.22mm、0.24mm、0.26mm、0.28mm、0.30mm。另外,深度d1的数值以底壁2的外表面为基准开始计算。
69.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所示,当深度d1过小(d1<0.2mm)时,第一凹陷部4与加热装置不容易形成限位关系,即加热装置容易脱离第一凹陷部4,从而使得涂层3容易与加热装置接触,涂层3容易被加热装置挤压变形从而形成划痕,涂层3也容易脱离于锅具10从而粘接于加热装置,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当深度d1过大(d1>0.3mm),第二侧壁12和第一底壁21被去除的部分过多,使得第二侧壁12和第一底壁21过薄,第二侧壁12和第一底壁21的结构强度较低。因此,第一凹陷部4的深度d1在0.2mm-0.3mm范围内较好。
70.在上述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所示,第二底壁22包括沿径向x分布的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均呈环形且同心设置,第一部分221的外壁设置有涂层3。在该设置下,设置有涂层3的第一部分221的防腐性能较高,第一部分221不容易被腐蚀,而没有设置涂层3的第二部分222用于与加热装置抵接,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锅具10适用放置在具有多个沿径向x分布设置的支撑部的加热装置。
71.其中,第二底壁22的第二部分222的数量设置可以根据加热装置中用于与锅具10接触的支撑部的数量进行相应的设置。
72.可选地,请参照图3所示,第二底壁22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部分221,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沿径向x交错设置,沿靠近第一底壁21的方向,各第一部分221的宽度逐渐增大。
73.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所示,第一底壁21位于靠近底壁2的边缘的位置,沿靠近第一底壁21的方向,各第一部分221的宽度逐渐增大,设置在各第一部分221的涂层3的宽度也逐渐增大。当涂层3具有导磁性能时,沿靠近第一底壁21的涂层3的面积越大,相应的导磁性能越好。在以电磁炉为加热源条件下,底壁2各部位的电磁感应效应一致性较高,底壁2各部位温差较小,因此,底壁2的温度升高效率较大,用户使用体验好。
74.可选地,请参照图3所示,第二底壁22包括多个第一部分221和多个第二部分222,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沿径向x交错设置,沿靠近第一底壁21的方向,各第二部分222的宽度逐渐增大。在该设置下,由于第二部分222未设置有涂层3,第二部分222可以与加热装置抵接,本技术实施例中具有多个第二部分222的锅具10可以适用于放置在具由多个用
于锅具10抵接的支撑部的加热装置。由于沿靠近第一底壁21的方向,各第二部分222的宽度逐渐增大,本技术实施例中锅具10可以适用于放置在具有多个支撑部且各支撑部宽度沿靠近加热装置边缘方向逐渐增大的加热装置。
75.可选地,请参照图4所示,第二部分222的至少部分向内凹陷,以形成环形的第二凹陷部5。其中,图4中虚线为结构分界线。
76.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所示,第二凹陷部5可以与加热装置形成限位配合关系,以使位于第一侧壁11和第二底壁22的涂层3不容易与加热装置接触,即涂层3不容易被加热装置挤压变形从而形成划痕,涂层3也不容易脱离于锅具10从而粘接于加热装置,用户的使用体验较高。
77.其中,第二凹陷部5可以与上述第一凹陷部4协同用于与加热装置抵接,以形成更稳定的限位作用。
78.另外,可以采用机加工的方式(例如车削方式)形成第二凹陷部5。第二凹陷部5的深度可以与第一凹陷部4的深度d1相同。
7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
zhuanli/11/202320537795.html by HTTrack Website Copier/3.x [XR&CO'2014], Mon, 24 Jul 2023 08:51:30 GM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