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anli/05/202310330718.html by HTTrack Website Copier/3.x [XR&CO'2014], Mon, 24 Jul 2023 23:45:39 GMT --> 一种基于动脉血压图的高血压实时监测和闭环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基于动脉血压图的高血压实时监测和闭环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52529发布日期:2023-07-22 15:13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动脉血压图的高血压实时监测和闭环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血压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动脉血压图的高血压实时监测和闭环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2.据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的最新数据,全球有12.8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46%的患者未得到诊断。高血压可引起心肌梗死、冠心病、脑卒中、多脏器损害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若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血压,则可预防与之相关的心血管事件。
3.目前,我国居民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能够对血压进行持续、实时地监测的设备。目前,临床上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方法是:患者每2-4周一次,到诊所测量血压,获得病人单拍血压值后,医生根据病人的数据来调整药物剂量。但病人可能由于繁忙的时间安排错过医疗预约,也会因定期问诊而感到疲劳,定期问诊的方式,既增加了病人的看病时间和看病成本,也难以处理血压突然变化的情况,无法有效保护病人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动脉血压图的高血压实时监测和闭环给药装置,可以解决现有高血压治疗需要定期问诊,增加看病时间、看病成本且难以处理血压突变情况的问题。为了实现该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如下几个方案。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动脉血压图的高血压实时监测和闭环给药装置,包括通信连接的血压监测模块、剂量确定模块;
6.所述血压监测模块采集给药对象的多模态信号,根据所述多模态信号得到所述给药对象的血压监测信息,所述多模态信号包括多波长光电容积信号、压力信号、心电信号中的至少一种;
7.所述剂量确定模块根据所述血压监测模块传输的血压监测信息得到所述给药对象的给药剂量。
8.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血压监测模块包括设置有多波长光电容积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多模态传感器单元,所述血压监测模块采集给药对象的多模态信号,根据所述多模态信号得到所述给药对象的血压监测信息,包括:
9.所述血压监测模块通过所述多波长光电容积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采集多模态信号,将预处理后的所述多模态信号输入预设的血压图混合机器学习模型,获取所述给药对象的血压图,利用所述血压图获取血压监测信息。
10.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模态传感器单元还包括心电电极,所述根据所述多模态信号得到所述给药对象的血压监测信息,还包括:
11.若根据所述血压监测信息确定血压水平满足血压水平变化条件,则提示所述给药对象将所述血压监测模块移动至预设位置以通过所述多波长光电容积传感器、所述压力传
感器、所述心电电极获取新的多模态信号,根据所述新的多模态信号获取血压监测信息。
12.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包括与所述剂量确定模块连接的给药模块,所述给药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给药剂量进行给药,设置有导电电极以及分别与所述导电电极连接的驱动电路、容纳有药物的复合导电水凝胶、阴极缓冲液,所述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导电电极远离给药对象的皮肤一侧,所述复合导电水凝胶、所述阴极缓冲液间隔设置,且设置在所述导电电极靠近所述给药对象的皮肤一侧的两端。
13.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贴设于所述给药对象,所述给药模块、所述血压监测模块设于所述装置贴合所述给药对象的皮肤的一侧。
14.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给药模块与所述多模态传感器单元一体化设置,所述多波长光电容积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复合导电水凝胶、所述阴极缓冲液之间,所述心电电极位于所述导电电极的两端,且复合导电水凝胶在不给药期间复用用作心电电极。
15.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模态传感器单元包括叠加设置在顶部的保护层、控制与传输层、布线层、传感功能层、衬底层,所述多波长光电容积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心电电极设置在所述控制与传输层、布线层、传感功能层、衬底层内。
16.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剂量确定模块根据所述血压监测信息得到所述给药对象的给药剂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7.通过所述血压监测信息确定血压水平,根据临床指南确定所述血压水平对应的剂量,基于所述剂量以及所述给药对象的治疗对象给出的建议剂量范围确定给药剂量;
18.将给药信息输入预训练的给药模型以得到对应的剂量,基于所述剂量以及所述给药对象的治疗对象给出的建议剂量范围确定给药剂量,所述给药信息包括血压监测信息、症状、病史中的至少一种,根据包括药物剂量与患者血压关系的临床数据训练所述给药模型。
19.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包括无线信息传输模块,所述基于所述剂量以及所述给药对象的治疗对象给出的建议剂量范围确定给药剂量,包括:
20.若确定所述剂量未超过所述建议剂量范围,则确定所述剂量为所述给药剂量;
21.若确定所述剂量超过所述建议剂量范围,则通过所述无线信息传输模块与所述治疗对象交互,获取所述给药剂量。
22.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包括问诊模块,若所述问诊模块采集到问诊信息,则根据选择的问诊模式通过无线信息传输模块与所述治疗对象交互,所述问诊信息包括所述剂量超过所述建议剂量范围、治疗效果低于预设效果、达到问诊时间、问诊指令中的至少一种。
2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设置通信连接的血压监测模块、剂量确定模块、给药模块,通过血压监测模块实时采集给药对象的多模态信号,通过多模态信息获取给药对象的血压监测信息,将该血压监测信息传输给剂量确定模块,剂量确定模块根据该血压监测信息得到给药剂量,给药模块根据得到的给药剂量进行经皮给药。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血压监测模块实时对给药对象的血压进行监测得到血压监测信息,并利用该血压监测信息确定给药剂量,将给药剂量传输到给药模块,由给药模块经皮肤给药,因此,本技术实施例能够实现对血压的实时监测,便于给药对象快速获取血压信息,了解身体
状况,并且可以在不去诊所问诊的情况下获取最佳给药剂量并经皮给药,减少了病人的看病时间和看病成本,使血压保持在稳定范围,降低副作用,有效保护了病人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
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动脉血压图的高血压实时监测和闭环给药装置的结构图;
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给药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给药装置的闭环控制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给药装置的远程问诊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问诊模块的数据库来源示意图;
3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给药装置的实物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3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给药装置的实物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3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压监测和剂量确定的流程图;
33.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模态传感器单元的结构图;
34.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给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导电水凝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压监测模块和给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7.标号说明:101、血压监测模块;102、剂量确定模块;103、给药模块;104、问诊模块;105、无线信息传输模块;111、保护层;112、控制与传输层;113、布线层;114、传感功能层;115、衬底层;1031、驱动电路;1032、导电电极;1033、复合导电水凝胶;1034、阴极缓冲液;701、beta阻滞剂荷电药物分子;702、经皮化学增强剂;703、导电聚合物;1011、多波长光电容积传感器;1012、压力传感器;1013、心电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应理解,下面结合附图所阐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解释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描述,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制。
39.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使用的术语“包括”以及“包含”是指相应特征可以实现为所呈现的特征、信息、数据、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实现为本技术领域所支持其他特征、信息、数据、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等。应该理解,当我们称一个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该一个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也可以指该一个元件和另一元件通过中间元件建立连接关系。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指示该术语所限定的项目中的至少一个,例如“a和/或b”指示实现为“a”,或者实现为“a”,或者实现为“a和b”。
40.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
式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41.下面通过对几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下述实施方式之间可以相互参考、借鉴或结合,对于不同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术语、相似的特征以及相似的实施步骤等,不再重复描述。
42.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动脉血压图的高血压实时监测和闭环给药装置(下面简称装置)。
43.可选地,该装置可以作为可穿戴设备贴设于给药对象上,也可以作为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设备)的一部分,通过该可穿戴设备获取给药对象的血压监测信息和进行给药。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通信连接的血压监测模块101、剂量确定模块102以及与剂量确定模块102通信连接的给药模块103,其中,血压监测模块101用于获取给药对象的血压监测信息,将该血压监测信息发送到给药对象,剂量确定模块102根据该血压监测信息得到给药对象的给药剂量,利用该给药剂量实现对给药对象给药;给药模块103根据确定的给药剂量将药物经皮肤输送到给药对象。
44.其中,为了便于给药对象实时了解自身的血压监测信息,血压监测模块101还可以将该血压监测信息发送到给药对象的可穿戴设备或移动终端上,也可以将其发送给指定的显示设备。
45.可选地,为了提高血压监测的准确度,血压监测模块101采集给药对象的多模态信号,根据多模态信号得到给药对象的血压监测信息,多模态信号包括多波长光电容积信号、压力信号、心电信号中的至少一种。
46.在一个实施例,将该多模态信号预处理后,发送给预设的血压图混合机器学习模型,通过该血压图混合机器学习模型得到给药对象的血压监测信息。
4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方案设置通信连接的血压监测模块101、剂量确定模块102、给药模块103,通过血压监测模块101实时采集给药对象的多模态信号,通过多模态信息获取给药对象的血压监测信息,将该血压监测信息传输给剂量确定模块102,剂量确定模块102根据该血压监测信息得到给药剂量,给药模块103根据得到的给药剂量进行经皮给药。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血压监测模块101实时对给药对象的血压进行监测得到血压监测信息,并利用该血压监测信息确定给药剂量,将给药剂量传输到给药模块103,由给药模块103经皮肤给药,因此,本技术实施例能够实现对血压的实时监测,便于给药对象快速获取血压信息,了解身体状况,并且可以在不去诊所问诊的情况下获取最佳给药剂量并经皮给药,减少了病人的看病时间和看病成本,使血压保持在稳定范围,降低副作用,有效保护了病人的身体健康。
48.针对本技术的装置,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根据图2-图12所示的内容对其进行说明。
49.如图2所示,该装置还包括无线信息传输模块105以及问诊模块104,其中,无线信息传输模块105与问诊模块104通信连接,问诊模块104、给药模块103分别与剂量确定模块102连接。
50.其中,剂量确定模块102用于确定不同血压水平高血压患者所需要的最佳药物剂量。运用离子电渗机制和化学增强剂机制相结合,实现准确安全经皮给药;问诊模块104基
于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ai)训练而成,其数据库来源包括但不限于高血压治疗相关的开源数据库、血压相关公开数据库、个人血压与健康医疗数据库以及可穿戴设备实时采集数据库。无线信息传输模块105用于将获取问诊模块104以及血压监测模块101传输的信息传输给治疗对象的终端。
51.可选地,血压监测模块101包括设置有多波长光电容积传感器1011、压力传感器1012的多模态传感器单元,血压监测模块101采集给药对象的多模态信号,根据多模态信号得到给药对象的血压监测信息,包括:血压监测模块101通过多波长光电容积传感器1011、压力传感器1012分别采集多模态信号,将预处理后的多模态信号输入预设的血压图混合机器学习模型,用袖带血压值作为参考血压,获取给药对象的血压图,利用血压图获取血压监测信息。其中,多波长光电容积传感器1011用于采集给药对象的脉搏。血压图为动脉血压图,动脉血压图定义为连续动脉血压信号的图形记录,可以由无扰式、可穿戴式或者无袖带连续动脉血压测量的方式获取。区别于只能测量收缩压与舒张压的传统单次及逐拍血压测量,血压图信号由连续血压波形构成,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生理信息,即不仅包含了传统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还能反映除这两个值以外的其他重要血压信息。
52.具体的,血压监测模块101通过多波长光电容积传感器1011、压力传感器1012实时对治疗对象进行无干扰连续血压监测。多波长光电容积传感器1011产生多波长光电容积信号、压力传感器1012产生压力信号,对该多波长光电容积信号、压力信号进行自适应滤波、平滑滤波等方式去除干扰信号后,输入至血压图混合机器学习模型得到血压图,从而利用血压图得到逐次收缩压(sbp)、逐次舒张压(dbp)、逐次脉压(pp)、血压变异性(bpv)和其他与血压监测相关的重要参数。
53.可选地,血压图混合机器学习模型包括基于多模态信号的生理机制形成的数学模型和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模型,该深度学习模型基于血压监测信息、多模态信号进行学习、训练。该多模态信号输入血压图混合机器学习模型中的多维特征融合网络得到血压图。
54.可选地,为了在血压突变时,实现更准确的血压监测,多模态传感器单元还包括心电电极1013,根据多模态信号得到给药对象的血压监测信息,还包括:若根据血压监测信息确定血压水平满足血压水平变化条件,则提示给药对象将血压监测模块101移动至预设位置以通过多波长光电容积传感器1011、压力传感器1012、心电电极1013获取新的多模态信号,根据新的多模态信号获取血压监测信息。其中,预设位置为位于心脏水平高度且贴近心脏的位置、手腕内侧以及其他能够提高血压测量准确性的位置。血压水平变化条件包括预定时间段内血压变化值大于预设值、血压峰值大于预设值等至少一种需要提高血压监测准确性的条件。
55.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位置为位于心脏水平高度且贴近心脏的位置,当血压水平升高或血压水平变化过大,提示给药对象进行中心连续血压测量,此时给药对象将装置置于位于心脏水平高度且贴近心脏的位置,手指接触装置进行心电图测量,实现中心连续血压测量(此时多模态信号为多波长光电容积传感器1011获取的多波长光电容积信号、压力传感器1012获取的压力信号以及心电电极1013获取的心电信号)。
56.可选地,如图9所示,多模态传感器单元包括叠加设置在顶部的保护层111、控制与传输层112、布线层113、传感功能层114、衬底层115,多波长光电容积传感器1011、压力传感器1012、心电电极1013设置在控制与传输层112、布线层113、传感功能层114、衬底层115内。
57.其中,控制与传输层112设置有多波长光电容积传感器1011、压力传感器1012、心电电极1013相关的控制芯片以及无线传输模块,该控制芯片控制多波长光电容积传感器1011、压力传感器1012、心电电极1013采集多模态信号,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输给指定的对象。布线层113设置有控制电路,传感功能层114相应设置有传感器件,控制芯片通过控制电路驱动传感器件工作和获取传感器件采集的多模态信号。
58.可选地,给药模块103用于根据得到的给药剂量进行给药,设置有导电电极1032以及与导电电极1032连接的驱动电路1031、容纳有药物的复合导电水凝胶1033、阴极缓冲液1034的给药模块103,驱动电路1031设置在导电电极1032远离给药对象的皮肤一侧,复合导电水凝胶1033、阴极缓冲液1034间隔设置,且设置在导电电极1032靠近给药对象的皮肤一侧的两端。其中,驱动模块获取剂量确定模块102传输的给药剂量后,根据该给药剂量产生相应的信号,将该相应的信号通过导电电极1032传输给复合导电水凝胶1033,进而利用复合导电水凝胶1033、阴极缓冲液1034在皮肤上形成的电流回路实现给药。相对于传统的口服制剂,该给药模块103可经皮给药,降低消化道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用药顺应性。经皮给药方式与口服方式相比,其生物利用度更高,可降低用药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59.可选地,导电电极1032包括但不限于镀金电极,干电极,柔性电极,通过将导电电极1032置于驱动电路1031与复合导电水凝胶1033、缓冲溶液之间的方式,增大接触面,提高导电效率。驱动电路1031根据给药剂量调整传输给导电电极1032的电压或电流来控制药物释放。
60.在一个实施例中,给药模块103通过设置复合导电水凝胶1033、阴极缓冲液1034的方式实现以离子电渗法给药。并且,还可以通过调整复合导电水凝胶1033的材料特性,来实现改变传输给皮肤的电流,从而控制药物释放。
61.可选地,为了提升药物的渗透性,复合导电水凝胶1033中还设置有化学增强剂,利用化学增强剂增强药物经皮肤传递的效率。该化学增强剂通过与构成皮肤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并增加药物溶解度来促进药物渗透皮肤,可以为肪酸、尿素和吡咯烷酮以及其他种类能够提升药物吸收效果的材料。
62.在一个实施例中,复合导电水凝胶1033和抗高血压药物组成贴片,贴片设置在导电电极1032靠近皮肤的一侧,给药对象在使用后可以方便地更换。驱动电路1031自动计算出自使用以来所释放的总电量,进而得到贴片的药物释放以及使用情况,以提示用户何时需要更换药贴。
63.可选地,复合导电水凝胶1033包括导电聚合物703,该导电聚合物703与药物的分子、化学增强剂交联形成复合导电水凝胶1033。
64.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药物的分子为beta阻滞剂荷电药物分子701,化学增强剂为经皮化学增强剂702,导电聚合物703为基于纤维素的导电聚合物703,其形成网状结构,该网状结构与beta阻滞剂荷电药物分子701和经皮化学增强剂702交联形成复合导电水凝胶1033。
65.可选地,本技术的装置贴设于给药对象,给药模块103、血压监测模块101设于装置贴合给药对象的皮肤的一侧。
6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给药装置以智能手表的形式佩戴在给药对象的手腕上。其也可以为腕带或贴片。给药模块103和血压监测模块101可以分开设置在该智能
手表的两侧,血压监测模块101以表盘的形式设置。也可以设置在一起,血压监测模块101以表盘的形式设置,给药模块103作为该表盘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药物存储的便捷性。
67.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血压监测模块101与给药模块103设置在一起时,给药模块103与多模态传感器单元一体化设置,多波长光电容积传感器1011、压力传感器1012设置在复合导电水凝胶1033、阴极缓冲液1034之间,心电电极1013位于导电电极1032的两端,且复合导电水凝胶1033在不给药期间复用用作心电电极1013。其中,心电电极1013设置在复合导电水凝胶1033、阴极缓冲液1034彼此远离的一侧。驱动电路1031根据药物剂量决定提供的电流大小通常在毫安级别,而经人体皮肤测量的心电信号电流大小在微安级别,二者不会互相干扰。其中,多波长光电容积传感器1011、压力传感器1012以及心电电极1013相对于给药模块103的位置不局限于上述位置,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位置调整,在此不做限定。
68.可选地,剂量确定模块102根据血压监测信息得到给药对象的给药剂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通过血压监测信息确定血压水平,根据临床指南确定血压水平对应的剂量,基于剂量以及给药对象的治疗对象给出的建议剂量范围确定给药剂量;将给药信息输入预训练的给药模型以得到对应的剂量,基于剂量以及给药对象的治疗对象给出的建议剂量范围确定给药剂量,给药信息包括血压监测信息、症状、病史、医学影像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分析结果(该生成式人工智能分析结果(包括建议剂量、疾病诊断信息等)可以由给药装置自身配置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根据给药对象的症状、医学影像以及病史得出,也可以与外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连接,获取其根据给药对象的症状、医学影像以及病史输出的分析结果)中的至少一种,根据包括药物剂量与患者血压关系的临床数据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分析结果训练给药模型。其中,给药模型包括人工智能模型、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自适应控制器、模糊逻辑控制(flc)、鲁棒多模型自适应控制、分数阶控制、模型预测控制、强化学习等能够确定给药剂量的方法。该人工智能模型根据药物剂量及其对患者血压影响的临床数据训练得到。
69.在一个实施例中,临床指南包括不同高血压水平对应的剂量,剂量确定模块102根据血压监测信息得到给药对象的高血压水平,通过该高血压水平从临床指南得到对应的剂量,进而将其与治疗对象给出的建议剂量范围进行比对,得到给药剂量。
7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药物剂量及其对患者血压影响的临床数据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分析结果预训练人工智能模型。通过血压监测信息得到用户的连续血压水平和相关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血压变异性,心率变异性,血管弹性程度等)、医学影像、生成式人工智能分析结果,将该给药对象的症状(包括连续血压水平和相关参数)、病史、医学影像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分析结果输入至预训练的人工智能模型进行分析,初步得到剂量的信息。进而将其与治疗对象给出的建议剂量范围进行比对,得到给药剂量。
71.本技术根据剂量与建议剂量的对比结果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因此,本技术的装置还包括无线信息传输模块105,基于所述剂量以及所述给药对象的治疗对象给出的建议剂量范围确定给药剂量,包括:若确定剂量未超过建议剂量范围,则确定剂量为给药剂量;若确定剂量超过建议剂量范围,则通过无线信息传输模块105与治疗对象交互,获取给药剂量。
72.具体的,当剂量确定模块102确定的剂量在建议剂量范围中时,由给药模块103直
接给药;当剂量调整超过建议剂量范围时。为了避免出现失误,所给出的剂量需通过无线信息传输与医生确认,再由该给药模块103根据确认的给药剂量实施。以某一类降压药为例,通常初始用药剂量是每次5mg,每天1次,一周后如没有达到预期反应,剂量可增加至10mg,如必要可加到20mg。给药装置在医生建议5mg范围附近通过剂量确定模块102进行微调,若没有达到预期降压效果,需通过无线信息传输模块105由医生进行确认剂量加至10mg左右。
73.可选地,通过无线信息传输模块105,也可定期与医生进行远程会诊。因此,还包括问诊模块104,若问诊模块104采集到问诊信息,则根据选择的问诊模式通过无线信息传输模块105与治疗对象交互,问诊信息包括剂量超过建议剂量范围、治疗效果低于预设效果、达到问诊时间、问诊指令中的至少一种。
74.可选地,问诊模块104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ai)训练而成的问诊模块104,该问诊模块104根据给药对象的选择确定问诊模式,该问诊模式包括但不限于,医生-患者远程问诊,患者-问诊模块104问诊,患者-医生-问诊模块104三方远程会诊。当药物剂量调整超过医生建议预定阈值时,血压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者需要定期问诊时,问诊模块104根据选择的问诊模式通过无线信息传输模块105治疗对象进行交互,完成药物剂量的确定、获取建议剂量范围、治疗方式以及确定治疗所需的药物等内容。
75.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技术装置的闭环控制如图3所示,血压监测模块101对给药对象进行血压监测,获取血压监测信息(包括平均血压、血压图、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血压变异性等信息),并利用血压图混合机器学习模型得到血压诊断信息,该问诊模块104根据该血压诊断信息、血压监测信息判断当前是否有治疗效果以及剂量确定模块102输出的剂量是否位于建议剂量范围,若是,则剂量确定模块102输出药物剂量的信息到给药模块103,给药模块103根据该药物剂量释放药物于给药对象的药物靶点,进而血压监测模块101再次对血压进行监测。若否,则通过无线信息传输模块105与医生远程确认当前的剂量或建议剂量范围是否调整,将医生反馈的结果输出到给药模块103,给药模块103根据反馈的结果进行给药。
7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问诊模块104包括三种问诊模式:医生患者远程问诊、患者-医生问诊模块104远程会诊、患者-问诊模块104。问诊模块104在通过无线信息传输模块105与治疗对象交互时,根据患者选择的问诊模式与医生进行交互,得到给药剂量。其中,在患者-问诊模块104这个问诊模式中,问诊模块104输出的给药剂量需要经医生确认后,才能输出给给药模块103。
77.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1”、“2”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图示或文字描述以外的顺序实施。
78.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技术实施例的流程图中通过箭头指示各个操作步骤,但是这些步骤的实施顺序并不受限于箭头所指示的顺序。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否则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场景中,各流程图中的实施步骤可以按照需求以其他的顺序执行。此外,各流程图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基于实际的实施场景,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中的部分或全部可以在同一时刻被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中的每个子步骤或者阶段也可以分别在不同的时刻被执行。在执行时刻不同的场景下,这
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可以根据需求灵活配置,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限制。
79.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部分实施场景的可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方案技术构思的前提下,采用基于本技术技术思想的其他类似实施手段,同样属于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
zhuanli/05/202310330718.html by HTTrack Website Copier/3.x [XR&CO'2014], Mon, 24 Jul 2023 23:45:50 GMT -->